English

荒漠化已成为我国头号环境问题

1999-07-05 来源:光明日报 张雨福 我有话说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困扰人类的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形势如何?应采取什么有效对策?日前记者专门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

荒漠化已成中华民族心腹大患

自去年底,全国政协把防治荒漠化立为专题以后,赵南起阅读了大量有关荒漠化问题的材料,多次与专家学者座谈交流。今年4月,他又带领全国政协防治荒漠化调研组到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实地调研,还把陕西、新疆的同志请到北京介绍情况。赵南起认为荒漠化已成为危害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如不采取果断措施,后患无穷。

荒漠化缩小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面积的27.3%,相当于14个广东省的幅员。50年来,全国已有1000万亩耕地、3525万亩草地和9585万亩林地变成流沙。风沙的步步紧逼,使成千上万的农牧民被迫迁往他乡,成为“生态难民”。

荒漠化导致了土地生产力的严重衰退。据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测算,荒漠化使该地区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化肥2.7亿吨,相当于1996年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9.5倍。因荒漠化危害全国草场退化达20.7亿亩,每年因此少养羊5000多万只。荒漠化严重的地方,粮食亩产才几十斤,被群众称为“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箩,煮一锅”。

荒漠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五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

荒漠化加剧了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每年仅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就有12亿吨来自荒漠化地区。沙尘暴越来越频繁,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特大沙尘暴,60年代发生了8次,70年代发生了13次,80年代发生了14次,90年代已经发生了23次。

按目前的速度发展,今后50年内,全国将净增5~6亿亩的荒漠化土地,相当于10个台湾省的面积。因此可以说,荒漠化已经成为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和首要的环境问题,如不痛下决心治理,必将贻害子孙,我们就要成为民族的罪人。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加剧着荒漠化扩张

导致荒漠化扩张的原因很多,除去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外,赵南起认为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在加剧着荒漠化的扩张。他用“五滥”来概括:

一是滥垦。由于人口增加和短期利益驱动,许多地方无计划、无节制地进行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1958~1973年,内蒙古曾出现两次开荒热,最终造成2000多万亩土地荒漠化。据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卫星遥感调查,1986~1996年黑、蒙、甘、新四省(区)所开垦的2912万亩土地中,目前已有1433万亩撂荒。群众痛心地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二是滥牧。目前,我国大部分草场放牧大大超过承载能力,有些地区草场牲畜超载率为50~12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300%。超载放牧使草场大面积退化、沙化,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变成了“老鼠跑过现脊梁”。

三是滥伐。乱砍滥伐林木、过度樵采,致使大量宝贵的荒漠植被遭到破坏,土地失去了保护屏障。青海柴达木盆地原有固沙植被3000多万亩,到80年代中期因樵采过度,已有1/3以上的土地沙化。内蒙古吉兰泰镇20年来乱砍滥伐,镇周围40公里范围内的梭梭林统统被砍光,由于失去植被保护,致使吉兰泰盐场5.6万亩盐矿床有一多半被流沙埋没。

四是滥采。受经济利益驱动,滥采中药材、搂发菜以及无序的采矿工程建设等,使大量植被遭破坏,直接导致土地荒漠化。1994年甘肃省因挖甘草破坏草场100万亩以上。近几年内蒙古因搂发菜破坏草原面积达1.95亿亩,其中6000多万亩已经沙化。陕西榆林地区因开发煤田,使26万亩植被被毁,30万亩土地荒漠化。

五是滥用水资源。一些地区仍沿用落后的大水漫灌方式,既浪费了水资源,又造成土地盐渍化。据甘、宁、青、新四省(区)统计,已有2.36亿亩土地因漫灌而盐渍化。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由于几十年来上游不断超量用水,使下游270公里河道断流,造成530万亩胡杨林枯死,100万亩草场退化,25万亩农田弃耕。

荒漠化是可以治服的

面对步步进逼的荒漠化,赵南起并不悲观。他兴致勃勃地谈起三北防护林、谈起穿越腾格里沙漠的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铁路,又分析了河西走廊、内蒙古赤峰、陕西榆林的治理经验。最后,他语气坚定地说,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不懈地苦干几十年,荒漠化是可以治服的。现在,党和国家对防治荒漠化工作越来越重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防治荒漠化作为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来抓,下面有广大干部群众要求治理荒漠化的迫切愿望,全党动员,全民动手,荒漠化防治的前景是美好的。经过反复的研究讨论,赵南起与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的同志共同起草了一份《关于我国防治荒漠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呈送给党中央国务院,报告中对荒漠化的防治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报告建议,按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到21世纪中叶,将可治理的15亿亩荒漠化土地基本治理,使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协调发展。

基本设想:到2010年,基本遏制荒漠化扩展趋势,完成治理面积3.7亿亩;到2030年,形成初具规模的生态体系;到2050年,建成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沙区资源,使荒漠化地区的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

赵南起强调,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在前10年。

为认真贯彻朱基总理关于荒漠化地区“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治沙、造林、固土”的指示精神,赵南起建议将防治荒漠化作为国土整治的重点工程,纳入21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国家重点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地组织实施。资金投入应坚持以国家投资为主。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融资途径:设立防治荒漠化基金;争取国际援助或贷款;利用部分农业政策性贷款;拍卖部分荒漠化土地。

赵南起认为防治荒漠化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各级党政部门应该主动服从并服务于这一大局,把是否有利于荒漠化治理,是否有利于荒漠化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基本出发点。

——在土地政策上,应进一步放宽放活。

——在税收政策上,应尽可能免减税赋。

——在信贷政策上,应进行必要的扶持。

赵南起呼吁尽快制定《荒漠化防治法》、修改《草原法》,加上现有的《森林法》、《水土保持法》,使之形成较为完备的防治荒漠化法律体系。

荒漠化防治是一项难度大、涉及学科多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新技术和理论支撑。因此,赵南起建议国家加强对防治荒漠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将防治荒漠化课题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在结束谈话时,赵南起强调,防治荒漠化的意义决不止于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本身,而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千秋大业。开发利用荒漠化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将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